返回顶部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山二医研究生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硕士招生动态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简介
发布者:yjsc    发布时间:2025-02-14

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始于1951年。1995年获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开始招收预防医学本科生,2010年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获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MPH),2024年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博完备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年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2020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位列ESI1%。学科牵头成立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流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智库联盟、黄河流域公共卫生风险治理协同创新中心3个政产学研用平台;拥有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基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公共卫生危机预警与处置指导中心等省级平台11个;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多家机构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同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1.8%,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9人。有校内外博士生导师62人、硕士生导师145人。建成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等省级团队13支。

历经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和公共卫生危机管理5个稳定的优势学科方向。

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卫生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并进行统计推断的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不仅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理论与应用性学科,也是现代医学的基础与骨干学科。

该学科对接行业科研需求,多年探索形成临床数据精准挖掘鲜明特色,在国内率先解决临床非随机化数据因果推断中偏倚问题并在医药卫生领域推广应用,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在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预测方面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有效助力传染病精准防控。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39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56篇。主要研究方向:

1)卫生统计学方法与应用

2)重大疾病流行病学

3)临床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

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和预防其健康损害的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研究其健康损害的作用机制,寻找预防干预的靶点,制订预防对策,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以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学科针对特定人群健康需求,强化医防融合、学科融汇开展协同研究,其中三氧研究在慢病、传染病防治中应用居国内领先水平;牵头修订《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的诊断》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首次发现大别山蜱病毒在山东地区广泛存在的分子流行病学证据,成果发表在Top 期刊 J.Infect。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33项,获省级科研奖励2项,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94篇。主要研究方向:

1)环境有害因素与健康

2)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

3)病媒生物防制

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的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工作是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保证社会人群健康、增强体质、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延长寿命均有重大意义。

该学科对接人群营养和食品安全需求,重点开展药食同源、疾病分子营养学研究。药食同源研究特色鲜明,运用多项信息组学技术,提炼食品、中药抗肿瘤活性物质,探索药食同源中药应用临床实践,为肿瘤治疗康复提供新路径,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3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

1)食药活性物质与健康

2)食品危害因素作用机制及防控

3)营养与疾病

4. 卫生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和毒作用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的科学,可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职业安全等密切相关。

该学科针对重大慢病防控需求,与基础、临床、药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形成了从分子毒理学层面揭示毒理机制,筛选肿瘤干预靶点、构建靶向递药系统、评估药物安全性直至临床诊疗应用的完整研究链条,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3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16篇。主要研究方向:

1)药物毒理学

2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毒理

3)免疫毒理学

5. 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公共卫生危机是指由于疾病、灾难、事故等原因,导致公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状况;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是指政府、机构和社会群体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旨在减少和消除危机危害的管理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公共卫生危机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该学科对接国家卫生安全需求,在国内较早进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与治理研究,2013年开始培养卫生应急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领导批示、纳入国家卫生安全战略参考。学科师生300余人次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中国疾控中心及多地市疫情处置,提交咨政报告31份,为疫情防控贡献学科力量;团队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53项,获省级科研奖励4项,发表论文345篇。主要研究方向:

1)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

2)公共卫生危机预防与应对

3)公共卫生危机心理干预

70余年来,学科为社会培养了近7000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就职于国家和省市卫健委、疾控中心等单位,为国家和区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育人模式《服务国家急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育人成效得到社会高度认可。